《第一场雪》教案

时间:2024-07-12 19:01:33
《第一场雪》教案

《第一场雪》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一场雪》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场雪》教案1

《第一场雪》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的一篇课文,曾经从资料上、网络上看过几位老师的执教,也现场进行一次观课、议课,从中可以看出一些有意思的东西。

最早看到的是杭州师范学院黄老师提供的一个片段:

老师:《瑞雪》是一篇写得很美的文章,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段,想一想第一段写了什么?

老师:今天中午,雪停了,天也晴了,那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默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怎样把美写出来的?

课后,听课者与授课教师交流:

问:这么美的课文,并不适合默读,您为什么不让学生放声朗读呢?

黄老师回答:本单元的单元训练目标之一是学会默读的方法。《瑞雪》又是这个单元的第一篇重点课文。教材的要求能够随便改吗?

问:您想到过改吗?

答:教材的要求可以擅自改动吗?

在这个片段中,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被文本约束,被教材限制。

成都市一所小学的文老师教过这篇课文,她这样描述:

今天上午,我刚刚和孩子们一起学了《第一场雪》。我觉得优美的文章,朗朗上口的文章,应该反复咀嚼,反复品读。一遍又一遍,每一遍都会有不一样的韵味生出,每一遍都会有新的陶醉。

本来,我打算把第3自然段读上两三遍即可。可有个孩子一定要说:老师,我认为寂静应该换为幽静!于是,按照惯例,大家展开讨论。另一个孩子又说:我认为,第3自然段后应该继续写偶尔咯吱一声响,接着是一声鸟叫,不知哪只鸟儿从掉落的窝里惊醒。这样,山村的雪夜更显得寂静。大家不断地朗读,不断地想象,不断地产生新的想法。因而朗读也越发地有味了。

不久前,笔者听取了成都师范附小姚老师上的《第一场雪》。姚老师从雪到第一场雪,然后介绍了作者与写作背景,分析了下雪前、下雪中、下雪后的文章结构后,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是如何写出雪大、雪美和作者的欣喜之情上。

课后议课,姚老师说,一般情况下,这篇文章都会以朗读、感悟文字优美为主要任务。但她觉得文字优美的文章多,而这一篇短短的文章在点面结合、声色结合、人景结合、动静结合等方面十分有特色,她期望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学习观察,学习写作,也就是把感情的东西用写作体现出来,而不仅仅是朗读中表达。我觉得姚老师的处理很有道理。但姚老师说,在赛课中,是不敢这样处理的。我问为什么?她说,赛课不会给上课老师表达自己教学思想的机会,如果主要方法不是通过朗读来体味作者的心情,评委就不可能给高分,大家就会不理解。由此看,约束教师的不仅有教材,还有习惯性的评价,教师还需要从公开课、赛课要求中解放出来。

最近一次看到《第一场雪》教学活动是在网络上,河南省济源市克井镇柿槟小学苗老师从教材中解放出来,也从其他人的评价中解放出来,上了这样一堂课:

这篇文章本应月初就该讲了,我也备好了课,但临上课的前两天突发奇想:这是一篇介绍雪的文章,学生对雪没有直观的认识(即使认识也是相隔近一年了),怎能学好?倘若到下雪时再讲岂不更妙?想到此我就将此文滞后,先学其他文章。虽然我知道这样安排有悖编者的本意,不太妥当,但还是想试着这样去调整。就在今天早上,当我一起床发现下雪了,心中顿感异常兴奋,觉得是该到讲《第一场雪》的时候了,于是就学习了这一课。说实话我是带着无比兴奋的心情走进课堂的,谁知课初学生就给我出了一道难题,它们的回答与我预先的设计大相径庭:

《第一场雪》教案2

教学目标:

1、理解生字、新词“辽远、骤然、彤云密布、纷纷扬扬、簌簌地、瑞雪”等。

2、指导读懂课文,能口述下雪前天气的变化,下雪时和下雪后的不同景象。

3、理解课文的中心,使学生懂得写景是为中心思想服务的。

4、朗读课文,背诵第四 ̄六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作者运用准确而优美的词语把雪时、雪后的景象写得细致而具体的。

2、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1、图片投影1框,文字投影若干。

2、课堂练习卷1张。

3、小卡片3块。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意。读通课文,学习第一段。(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理清了文章的层次。我们先来做道练习题。

(1) 课堂练习卷第五题第2题。

(这篇课文按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描述了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及作者由此产生的_____。)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指名回答,老师板书:雪前 雪时 雪后 联想

(2) 雪前这段景象,上节课已学过。(出示文字投影1 )同学们回忆第一段内容,

回答这道填空题。出示图片投影:

(清早,天气_______,天空_______,

中午,刮起_______,

黄昏,下起_______。

说明这场雪_______。)

指名回答,老师板书:骤然变冷 铅云密布

提问:下雪前这段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呢?(按时间顺序)

二、揭示教学目标:

这堂课,我们重点学习雪时、雪后部分,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要欣赏这场雪,还要学习作者是如何运用准确而优美的词语把雪时、雪后的景象写得细致而具体的。

三、讲读第二段。

1、下雪时的景象是怎样的?谁来读读第二段?请你找出这段的中心句。

2、指名回答。(中心句:雪纷纷扬扬,下得很大。)

这句话说明雪--(大)。哪个词突出了雪大?(板书:纷纷扬扬)

谁来说说“纷纷扬扬”的意思?(形容大雪漫天飞舞的样子。)出示图片投影。

同学们,我们应该怎么读才能读出雪下得大的气势呢?(指名读,再齐读。)

3、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句具体来写雪纷纷扬扬下得很大呢?默看课文第四节,圈出有关词语。

(1)“大片大片”--说明雪下得很大。(练读这句话)

(2)“一会儿”--说明在很短的时间内地上就白了。(齐读)

这些都是作者所--看到的。

(3)“簌簌”的意思。(雪花落下时的声音 ……此处隐藏14255个字……住特点写景物,通过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大自然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从而理解作者的感情。

三、教学难点:

抓住特点描写景物抒发作者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多媒体:下雪场景

师生边欣赏画面边背诵第三自然段

过渡语: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整整下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天放晴了,当作者推开门的时候会是一幅什么样的图景呢?

(二)教学第四、五自然段

1、师:请自由读课文第三部分“雪后”,(生自由读第四、五自然段)

师:你从哪些词语中品味出这种美的?把你找到的词语写到黑板上。

(部分学生上台写,其余学生交流)

2、师:粉妆玉砌本来是什么意思?

师:在课文中指用什么装饰,用什么砌成,结合课文内容再解释具体些。

(播放“粉妆玉砌”多媒体。)

(学生欣赏图片后,有感情地朗读“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师:看一看这“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

3、品味“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

多媒体出示:毛茸茸、亮晶晶、银条儿、蓬松松、沉甸甸、雪球儿

指名读这些词语,然后请学生点评。

师:怎样才能读出味道来呢?请同学们边观赏录相边读读这些词语,看是不是更有感悟呢?

(播放多媒体,学生边看边读边体会)

4、再用“读——欣赏——感悟”的方法体会“玉屑似的雪末儿”、 “五光十色的彩虹”。

5、师:读这一段时,要一边读,一边在脑海中展现这幅美的画面,体会雪景这美。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可大声读,也可默读,可与伙伴读等等)

师:读得不错。你仿佛站在雪地里,置身于美景之中。

(多媒体出示:嗬,好大的雪啊!

嗬!好大的雪啊! )

师:读读这两句,有什么不同?

师:“嗬!”表露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师:是又惊又喜,发出赞叹。赞叹什么呢?

(赞叹雪下得大。赞叹雪景非常美。还赞叹雪后人们喜悦的心情。)

师:这一“嗬!”含三赞:一赞雪之大,二赞雪景美,三赞人之欢。应该把这种情感读出来。

(范读:嗬!好大的雪啊!)

学生自读自评。

6、(多媒体出示“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让学生朗读)

(再次出现这一片段,“落光了叶子的、毛茸茸、亮晶晶、冬夏常青的、蓬松松、沉甸甸、轻轻地、簌簌地、玉屑似的、五光十色”这些词用红色显示,并提醒学生注意,再次让学生朗读)

(多媒体出示“( )柳树上,挂满了( )银条儿;( )松树和柏树,堆满了( )雪球。一阵风吹来,树枝( )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 )落下来,( )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 )彩虹。”)

师: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一段话,你有什么感觉?

师归纳:我们写文章,如果用上一些恰当的形容词、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会使文章显得更加生动具体。

7、师:当你“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这时,你最想做什么?

学生想象。自由发言。

(播放多媒体。)

师:是呀,在那白茫茫的世界里,我们自由自在的玩耍嘻戏,打雪仗,堆雪人,拍照片,还有什么不高兴呢?那末,作者此时的心情和我们一样吗?请自由读课文。

师;你是从哪句话看出作者和我们的心情是一样的?

师:孩子们“那欢乐的叫喊声,把树枝上的雪都震落下来了。”是真的吗?为什么这样写?

师:这是什么写法?(夸张的写法。)

师:也许是一阵风把树枝上的雪吹落下来,也许是孩子们掷的雪球把雪打落下来,而作者把它写成“孩子们的叫喊声把雪震落下来”这就突现了孩子们玩雪时的欢乐气氛,表达了作者无比欢乐的心情。

师:看到这如画的美景,听着孩子们的叫喊声,作者能不高兴,我们能不高兴。那么请同学再去朗读这一段。

(三)自学第四部分(第6、7自然段):

(1)、你读懂了什么?

(2)、你能想像当农民看到这一场“瑞雪”,会是怎样的心情吗?

(3)、假如你是农民的孩子(小丰),请你设计一段小丰与爸爸的对话并写下来。

要求:把你读懂的内容与你的想像结合起来。

让学生充分想像,写下来,可同组同学合作,互相听听,看看,评评,然后指名表演。

(四)、总结:

同学们, 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欣赏了雪后美景。希望我们今后每个人都能像今天这样用自己的真情,真心感受大自然的美,珍惜大自然的美,创造大自然的美。大自然的美无处不有,校园里到处都是,你们现在就到校园去找找吧。

(五)作业设计:

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摘抄在积累本上

《第一场雪》教案15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理解文章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色。

2、能力目标:领悟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3、情感目标: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领悟作者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

一、激情导入 :

生说出风霜雨雪四种自然现象中最喜欢的现象及喜欢的原因,导入 新课。

二、自学预习,感知本课学习任务。

三、理清文章的脉络。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这场雪有什么特点?

四、深入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如何抓特点表达思想感情。

1、看录相找出与课文相对应的部分,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说出原因。

2、生读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有感情的朗读。

3、相互交流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谈出自己的感受,做好汇报准备。

4、学生汇报。

5、学生讲述自己所见过的最大的雪,谈谈当时的感受。

6、分析雪的作用及本课中作者的联想。

五、激发情感,结束全文。

【板书设计 】

第一场雪

雪前 骤然变冷

雪中 鹅毛般 一会儿 积雪压枝

雪后 景美 人欢

联想:瑞雪兆丰年

《《第一场雪》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