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篇1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新教材学习,已经初步的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有一定个性的去完成学习任务。两个班,总的来说,基础是差不多的,(2)班的尖子生稍比(1)班多。
两个班的学习习惯是(2)班的教好,所以,(1)班这个学习的教学重点还是要放在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上。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会估算,初步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六单元《购物》。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统计与概率
1、第八单元《统计》。学生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样进行交流。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我和小树一起长”,“小小运动员”,“今天我当家”。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
(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
发展数感,是课标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数感主要体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汇总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示和交流信息,理解运算的意义。
1、关于100以内数的认识。
(1)经历从生活清净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2)经历运用适当的方式表示数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位值制。
(3)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2、关于100以内的加减法
(1)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发展估算意识和技能。
(3)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4)把加减运算的学习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保证基本的运算技能。
(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在实际观察物体的活动中,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
(2)在测量活动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理解常用的长度单位。
(3)在从立体到平面的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经历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
(4)在操作,思考和交流中,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三)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注重通过调查活动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四)在整理与复习中,注重发展学生回顾与反思的意识。
四、教学建议
1、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3、引导学生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4、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五、评价
1、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2、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3、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评价。
六、教学进度安排:
略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通过多样化的计算训练,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3、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问题。
4、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并交流得出正确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教具学具:
课件、小棒、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儿有个谜语,请听谜语,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打一动物)
师:青蛙经常在上面地方?他们在田里做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青蛙吃虫子。 (板书课题)
师:青蛙对我们很有用处的,青蛙吃掉害虫,就保护了庄稼。所以,青蛙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一定要保护青蛙,不能随意捕杀。
[设计理念: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学生生活经验得基础上对学生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分析画面,并提出问题。
生1:我发现青蛙妈妈和小青蛙在田野里吃虫子。
生2:我知道青蛙妈妈吃了56只虫子,小青蛙吃了30只虫子。
2、根据故事情境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生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生2:青蛙妈妈比小青蛙多吃了几只害虫?
生3:小青蛙比青蛙妈妈少吃了几只害虫?
3、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你们打算怎样列式呢?
生:56+30=?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呢?
生:求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师:56+30=?该怎样计算呢?
[设计理念:在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更侧重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篇3
【微课内容简析】
“小兔请客”这一教学内容是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 五 单元 一课中的教学环节。 教材通过“小兔请客”的'童话故事,创设加减法的具体情境,从中引出问题:①一共有多少个果子?②草地上还剩下多少个果子?然后让学生用小棒代替果子摆一摆,帮助学生建立加减法的表象,最后鼓励学生列出抽象的算式,再让学生尝试解答。通过交流,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同时结合算式引导学生认识加减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 微课类型 】讲授类
【 教学目标 】
1、 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能正确计算。
2、 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探索并 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 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意识,也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 教学重难点 】正确进行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认识加减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 教学流程 】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 谁能把这幅美丽的画面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呢?(课件显示情景图,学生讲故事,说图意)
原来是小兔在请他的小伙伴们吃果子呢!(引出课题 -小兔请客)
二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
(1)师:(多媒体出示主题 图 1) : 你能 根据 图中的信息 ,能提出数学问题 吗 ?
学生思考后,可能会提出下列问题 ;
1 一共有几个盘子?
2 一共有多少个果子?
重点解决 “一共有多少个果子”的问题。
(2)师: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果子摆一摆,好吗?
学生操作。(帮助学生建立加减法的表象)
(3)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果子”怎样列算式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0 + 30 = 30或+ 20 =?
(4)师:那20 + 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会算的学生想一想自己是怎么算出来的,其他学生可用学具代替果子摆一摆。)
组织全班学生交流算法,肯能出现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用小棒的方法计算,先摆 2捆小棒,再摆三捆小棒,合起来是5捆,也就是50根小棒,所以20 + 30 = 50。
2 在计数器十位上先拨2个珠子,表示2个10,再拨3个珠子,表示3个10,2个“10”加3个“10”是5个“10”,所以20+30=50。
3 因为2 + 3 = 5,所以20 + 30 = 50。所以20 + 30 = 50。
师:你喜欢那种算法呢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其他同学听一听?
学生相互交流。
2, 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请看发生了什么事情(课件显示第二幅图,学生说图意)
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把你的问题在小组内说一说,并试着自己解决提出的问题,好吗?
(1) 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先摆5捆小棒,再从5捆小棒中拿走1捆,还剩下4捆,也就是40根。
(2) 在计数器十位上拨5个珠子,再拨去1个珠子,剩下4个珠子表示40,所以50-10=40。
(3) 因为5-1 = 4,所以50-10 = 40。
3,学习加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师:在加减法算式中,每个数都和你们一样,有自己的名字,想知道它们的名字吗?
20 + 30 = 50(个)50-10 = 40(个)
加加和被减差
数数减数
数
三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 ?
我们 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减数的计算方法,并了解了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1、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2、统计的知识和人民币的使用。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整
学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熟练的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100以内的加减法。
1、看图说一说:小熊举的是什么类型的题?(两位数加两位数)
提问:我们在做题时应注意什么?
25+2125+27说一说计算过程。
小猴举的题:65-2265-29
2、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内容。
出示图片: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计算。
买羽毛球拍和排球公用多少元,应找回多少元?
15+12=27(元)30元5角–27元=3元5角
买足球和乒乓球拍还差多少钱?
30+10=40(元)40元-30元5角=9元5角
篮球、足球和排球一共要用多少钱?
50+30+15=95(元)
二、课题作业
计算下面各题:
59+827+2599-3831-24
63-938+4650-2377+23
88-5543-3412+963+36
三、观察与测量。
1、谁离大树最近。
房屋
5厘米
3厘米
蚂蚁大树
4厘米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篇5
一、复习引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厘米和米,1厘米有多长呢?请你用手比一比。
1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伸开两臂比一比。
(学生站起来比划,教师拿着米尺到学生中巡视,发现误差大的进行纠正。)
二、实际测量教室的物品。
1、想不想知道我们每天使用的课桌有多高?
请同学们估计一下你们的桌子大约有多长?把估计的结果告诉同桌,然后你们俩一起量一量,看谁估得准?(学生活动)
2、活动结束后,请学生汇报估计和测量的结果。
3、请估计准确的同学把估计的方法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汇报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其他同学估计的方法进行评价)
4、你们测量的课桌的高度是多少?
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5、活动后集体汇报。
(对于测量同样物体长度的小组进行比较,检验测量是否准确。)
三、寻找并使用自身的测量工具。
同学们,其实我们身上也有很多尺子,下面,我们就来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的尺子好吗?
1、请同学们测量一下自己的身高。
(1)身高是指什么?(从脚底到头顶的高度)
(2)先估计,再测量。可以自己测量,也可以同桌合作。
(3)说说测量的方法。
2、测量自己的步长。
(1)步长是指什么?(脚尖到脚尖或脚后跟到脚后跟的距离。)
强调:步长是平时走一步的长度,不要刻意迈大步。
(2)先估计一步有多长,再测量。可以小组合作。
(3)谁估计的最准,请给同学们介绍一下方法。
(4)你是怎样测量的?
3、测量双手平伸时两指尖的距离。
4、利用身体上的尺子进行估计活动。
刚才同学们量出自己的身高、步长和双手平伸时两指尖的距离,其实这都是很好的尺子。下面老师要检验一下你的尺子管不管用。
(1)请两名同学到前面来,请同学估计他的身高,并说说是怎样估计的。
(2)再估计一下这2位同学的腰围、头围是多少。
①知道什么是腰围、头围吗?
②请估计一下两位同学的腰围和头围是多少,你是怎样估计的?
③现在我想知道这两位同学的腰围和头围的准确长度,要怎么测量呢?谁有比较好的方法?
(3)利用步长进行估计活动。
①你知道了自己的步长,请你以这条线为起点,估计一下10米大约到哪里,自己做一个记号。
②再来走一走,看这10米你大约需要多少步?看着这么长的距离,请你估计一下,需要多少个同学手拉手才够10米?谁想来试一试?
③通过这些活动,使你想到了什么?你会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正确的估计吗?
5、介绍人体各部分长度关系小常识。
四、练习。
1、P18第2题。
(1)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2)请学生估计一下小明和机灵狗分别有多高,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3)引导学生注意记录的方法。
2、P19第3题。
(1)看图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